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内,一块巨石上刻着“中小企业能办成大事”,推动着企业向前发展。 李剑锋摄
“当前,世界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既是历史机遇,也是挑战。 我们要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担当历史赋予的重任,勇于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爱护中小企业,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维兵表示,近三年公司发展势头良好,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8.5%,新增知识产权专利近300项。
4年来,广州开发区奋力打造全国第一个“中小企业办大事”创新示范区。 “全区80%以上的规管工业企业是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全区稳产业保市场促创新增就业的最强主力军。 ”广州开发区科技局局长陈伟权表示,这三个“80%”是广州开发区“中小企业能做大做强”的绝佳表现。
铸造科创生力军
今年以来,从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陆续搬到自建大楼的科技公司还有很多。 这些企业都是依托广州开发区独特的孵化培育体系和科技企业梯队培育计划成长起来的“小而不平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拥有专业技能的“单打冠军”或“专家”。 如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克服高分辨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实现质谱仪国产化,打破国外同行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其环境监测质谱仪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全球市场占有率接近30%; 杰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积累了一系列核心技术,获得授权专利26项,软件版权190项,构建了新型智能城建行业完整的资质体系。
与此同时,广州开发区瞄准芯片基础工业软件智能传感器等产业基础薄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信创10条”“智能传感器20条”“专精特新10条”等政策,每年投入资金10亿元以上
在广州开发区,完成这些“大事”的“小巨人”企业,又开始“做更大的事”。 他们搭建平台拓宽链条完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双链融合”。 如迈普医学成为广州市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链的链条领军企业后,推动了更多国内外科技成果在大湾区落地转化禾信仪器联合大学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推动粤港澳湾高端科学仪器创新中心的成立
同时,广州开发区积极构建“1 1 3 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形成以广州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引领,支撑高水平创新研究院一流大学等的科技战略创新集群。 目前,累计建成创客空间6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13家科技企业加速器7家,打造“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孵化链。
优化商业环境
在“中小企业能做大事”的先行示范馆里,“企业创造离成功最近的地方”的标语尤为醒目。
中小企业要办成大事,离不开优越的发展环境。 作为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广州开发区一直是营商环境改革探索路的先行者。 2018年以来,该区陆续推出营商环境改革1.0至5.0版,扎实实施321项改革事项,在全省复制推广39项创新经验做法,营商环境便利化连续3年位居全国经济开发区之首。
“如果创新的动力站在‘小巨人’的肩上,我们就要让‘小巨人’站在营商环境的肩上。 ”广州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杨元师说。 为此,广州开发区将加大力度,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2017年以来,广州开发区陆续出台“黄金十条”“美玉十条”等政策,支持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 此外,今年以来,聚焦稳定留岗供应链稳定畅通等,该区相继出台7项回暖企稳政策,将“金镶玉”系列政策扩充至51项。
为给企业营造便利高效的营商环境,园区率先在全国推出100项智能秒批,实现了“人工秒批”到“智能秒批”。 在全省率先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开展“印章管理审查”。 一般工业项目基坑开挖阶段施工许可审批时间平均1.5个工作日,最长3个工作日。 该区还公布了全国首个“建设信赖”,项目引进在建,土地开工,竣工投产。 以小鹏汽车广州智造基地为例,该项目在短短6个月内完成了23万平方米厂房的主体建设和部分厂房的封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