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消费金融公司“内卷化”程度加深,消费金融公司董事监事变动频繁,业绩承压。增资是突破规模瓶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文|林晓霖
今年以来,多家消费金融机构一直在增资补血。最近接连传来两家消费公司增资的消息。尹素凯基消费金融已经增资20亿元,尹蓓消费金融刚刚获批增资至10亿元。同为城商行的两家消费公司,增资力度相差很大。
业内资深人士分析,未来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增资“补血”,扩大经营规模,缓解不利压力,增资需求将更加强烈。
尹蓓消费金融的隐忧
尹蓓小金本次增资仅为1.5亿元,相对较低。增资后,其注册资本仍处于中尾。作为一家老牌消费金融公司,尹蓓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它在早期也有过辉煌的时刻,被评为头部消费金融机构。其资产大于同期开业的捷信中行和金诚消费金融的资产总和。大股东北京银行也对其寄予厚望。2013年,尹蓓小金进行了第一次增资,注册资本从3亿元增加到8.5亿元。
时隔8年,尹蓓的资本淘汰早已失去辉煌。本次增资大股东态度不明,十家股东合计增资不到2亿元。这背后还是部分股东不看好尹蓓的资本淘汰。
刚刚完成增资的苏银凯居功至伟,资本从6亿元增至26亿元,在减资机构中排名第一,仅次于招联蚂蚁捷信平安即刻中邮消费金融。事实上,凯金今年3月刚刚开业。
近年来,消费金融公司纷纷增资,尤其是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增资幅度较大,并招募联合消费金融公司增资至100亿元,成为消费金融行业首家注册资本达到100亿元的公司。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出于资产扩张的考虑。也反映出股东看好消费金融公司的前景,愿意在这个轨道上加速努力。
尹蓓小金的股东并不看好它,或许是因为它近年来业绩大幅下滑。
北京银行今年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底,尹蓓消费金融未经审计的总资产为96.94亿元,净利润为2423.84万元,处于行业尾部。近几年业绩都没有过亿,2016年和2017年甚至亏损。业内人士分析,其亏损是由风险控制漏洞和业务问题造成的。
尹蓓小金曾被质疑缺乏技术研发。今年1月,尹蓓小金在其贷款产品易开花APP中推出了新的支付产品“E点花”,但很快被叫停。直到现在,这款产品还没有在APP中重新上线。
风险控制的问题造成了近年来尹蓓淘汰黄金的风波。2016年和2017年分别被罚款150万元和900万元,暴露了早年盲目扩张的漏洞。
他表示,消费金融公司作为发放消费贷款的金融机构,业务模式和结构单一,不能在资本上轻操作,资本自然消耗更快。另一方面,增资也可以迅速扩大业务。
除了快速增资,尹素的消费金融自开业以来,业务开展迅速,生态结构逐步完善,足以体现其野心。但目前获批的消费金融公司有30家,竞争激烈,马太效应愈演愈烈。苏寅恪的《资本论》
增资后,苏银开基小金股权结构发生变化,控股股东江苏银行持股比例增加。根据银监会公告,苏银凯资本损失的股东结构为江苏银行出资14.1亿元,占比54.25%;凯商业银行出资9.4亿元,占比36.17%;蓝房子出资1.95亿元,占7.5%;五星控股出资5400万元,占比2.08%。
开金的快速增资得益于其大股东江苏银行的全力支持。截至三季度末,江苏银行营业收入307.37亿元,同比增长22.6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99亿元,同比增长25.20%。到三季度末,江苏银行总资产为2.58万亿元。营收467.94亿元,同比增长24.70%。
未来增资的需求会更强烈。
据不完全统计,杭州银行招联银行上城银行尹素开基银行今年已完成增资。
尹蓓小金的净利润基本处于垫底水平,还没有走出困境。拥有2.65万亿资产的上海银行子公司尚诚小金,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仅为2200万元。盛京银行旗下的盛金,目前注册资本只有3亿元,仅仅因为杠杆率的限制,很难大规模的做下去。
业内分析认为,城商行受制于自身规模企业实力等因素,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一般由城商行牵头的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更为传统,大股东话语权更大。因此,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发展往往受限于股东之间难以融合的理念。在此之前,有来自尚诚的消息称,携程和上海银行理念不一致,导致其经营不善。
近年来,消费金融公司“内卷化”程度加深,消费金融公司董事监事变动频繁,业绩承压。增资是突破规模瓶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董希淼认为,未来消费金融公司增资需求会更强烈。
了解更多点击下方,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回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