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大学生融入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要实现巩固扶贫成果与农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必须统筹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文化建设是农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校专业布局已基本完成。预计2022年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将创历史新高,可以有效发挥大学生人力资源优势,弥补农村文化建设人才短缺,支持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从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措施来看,农村文化建设已经拉开了帷幕。通过文明乡村作风、良好家庭作风和淳朴民风的培育,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显著提高。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廉政社会建设。在文化传承方面,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保护优秀农业文明,保护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农村民俗文化。公共设施方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丰富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文艺作品。在转变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加强思想宣传教育,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同时,应注意的是,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相比,在公共文化设施的创新、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手段方面仍存在不足。
一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完善。近年来,通过反向激励措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一些地方开辟了健身场所,增加了体育器材,加强了农村议事和农村舞台专用场地的建设,农村书店也得到进一步改善。然而,这些设施完善的村庄大多是示范村,大多数农村文化公共设施的利用率仍然很低。例如,农村书店的适应性强于实用性,健身场所和文艺设施也缺乏统一的活动组织和设施维护,这不仅与城市公共设施有很大不同,而且难以有效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
第三,文化传播手段创新不足。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新媒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农村地区,媒体的使用仍然相对滞后。农村受众媒体的使用呈现出明显的简化趋势。电视和网络PC终端等传统媒体仍然是使用最频繁的媒体,移动终端的利用率一直较低。此外,如何将农村居民的注意力从零散的视觉冲击吸引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上,使农村居民在吃饱穿暖后能够走上农村舞台和文化场所,以及如何将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融入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可以与农村振兴有机结合,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农村文化传播的难题。
大学生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大学生农村文化建设的新举措
1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