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南农业来说,近十年来,变化可谓沧海桑田。 粮食每年增产的背后是良田。 特别是近年来,河南深入实施“藏粮藏技”战略,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首要目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和耕地质量提升工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田成方林成网水路连通路连通旱能灌溉涝能排。 ”曾经吸引过无数农民的良田沃土,随着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已经成为支撑粮食增产丰收的重要力量。
规划: 2025年建设高标准农田8759万亩
按照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农业农村和省委省政府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统一部署要求,结合《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任务安排编制的《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于今年9月7日印发实施。《规划》坚持新建与提升并重建设与管理并重,明确了到2025年建设高标准农田8759万亩,改造提升1007万亩,到2030年建设9459万亩,改造提升1679万亩的任务目标。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将农业资金集中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发挥资金聚集效应,2019年以来,我省累计整合电力交通林业气象等部门资金20.78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采取鼓励群众自筹运用市场化手段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 例如,驻马店市西平县通过“特许经营”方式引进省水投集体投资3.2亿元,兰考县通过“奖代补”方式引进省自然资源投资集体投资3840万元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管理员:全省已配备管理员6.4万人
河南省在全省探索推广了“经营主体管理模式”“用水协会管理模式”“承包管理模式”等多种建后管理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持续推进“数字耕地”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绘制全省农田建设“一张图”,实现农田建设项目循证调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资源共享。 加强整改提升,利用一年来的时间,累计投入18.5亿元,对全省“十二五”以来建设的项目区重点设施进行全面排查整改提升,分年度解决项目区历史遗留问题。
结合排查整改,河南省发布《关于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全省已安排管理员6.4万人和维修工3.2万人,农田水利设施平时不管理失修等难题加强经费保障,各地按每亩5元至15元标准执行管理经费,通过项目结余资金使用激励资金评估管护奖补资金增加耕地指标交易收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和落实管理经费
生态:增加农田生态保护面积2000万亩
“十二五”以来,全省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50万亩,农田灌溉基础设施持续改善,节水节能减排效益进一步提高。 通过新建和改善农田机耕和生产道路,为机械化耕作和生产运输开辟了门槛,全省高标准农田生产道路通达率平均达到90%以上,农作物综合机械化耕作率达到90%以上,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节约效益显著。 通过建设农田防护林网生态沟护坡柑桔田埂保护和开展耕地沟塘堰水库生态治理等,全省新建农田生态防护面积2000万亩,持续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质量:全省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率为44.22%
2021年,河南全省累计投入100多亿元,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退化耕地管理秸秆还田化肥减量增效增施有机肥深松整地种养和绿色周期保护性耕作等农业技术农艺措施配套,年技术推广面积3
截至2021年底,河南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8%,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3%以上,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1%。 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配套率达到97.89%,全省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率达到44.22%,耕地质量进一步提高,有力支撑了粮食生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