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专注小语种培训产品质量有保 售后7×24小时服务
24小时咨询热线:4006666666
联系我们
小语种培训有限公司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666666
地址 :中国·北京
联系人:
您的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热门话题

外语怎么翻译(那人类还有必要学英语吗)

时间:2023-09-23 作者:admin666ss 点击:34次

今天给各位分享关于【外语怎么翻译】,以及【那人类还有必要英语吗】的知识点。如果您能从中获取启发,那就是我们开心的事了,现在开始吧!

外语怎么翻译,那人类还有必要学英语吗?

大家好,我是芒果自习室的Simon大叔。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这是一个好问题。我的观点是,学习英语是这个时代最应该学习的技能!无论人工智能能够生产出什么样的产品,学习英语都是非常重要和实用的。

过去的一年2018年因为工作的原因,涉及的人工智能的工作和机器人的工作比较多,在北京参加的各种大型国际交流会议,现在很多都是在用科大讯飞的字幕翻译系统了。准确率达到95%以上,在大会期间,发言人的视频会打在大屏幕上,然后底下的字幕就是对应语种的翻译字幕。方便了很多人的交流和获取信息。

我为什么要说上面的这个我的工作例子呢?首先,我就是想说,提出题目上的问题大家来讨论,其实,主要还只是在讨论是否需要学习英语来应对翻译这样的工作罢了。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会议交流,需要海量的英语翻译,这样的重复性的劳动,如果可以被机器所替代是好事。而且,近年来,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的部分在经过了过去30年的积累,有了非常大的突破,这也是世界各国都在受益的进步。机器人可以识别听懂人类语言的比例已经很可观了。而且,随着机器人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积累和迭代,这方面的语音识别技术会进步的更快速!可能有些翻译的工作,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工作人员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也是迟早的事情,只是时间的问题。

可是,我们现在再来谈谈我们人类的个体,是否还需要学习英语。

我们一定要清晰的搞明白,我们现在在学校和工作中学习的英文,绝对不是为了当翻译,也不是为了充当资料的翻译工具。

其实,学习一种外语的背后,是学习这种语言的文化,至于说那些单词,语法,句型,都是工具都是承载和传达那种文化的工具和表现形式而已。学习英文,主要就是因为近代的300年来的人类的科学文明大多都是由西方以英国的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你学习英文的背后,是去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是如何打破宗教的压迫和禁锢,冲破黑暗的中世纪,极大的解放了人类探索科学和艺术世界的自由,从而获得前所未有的人类进步的。这种文明的价值不是那一种技术和工具,所能替代的。人类的文明,是人类长期生活积累的智慧结晶,这也是任何的人工智能,都无法替代的部分。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可以想象,在你研究生阶段去查阅国外的英文文献资料,还要借助翻译器吗?那样的话,我想你的研究工作 一定不会太深入。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到国外去工作,和你的客户或者是同事,随时都需要通过翻译器来协助进行交流,还谈得上什么深入交流呢?我过去的20年的海外工作经验,深深地觉得,只有你掌握了那种外语,才能够在那个地区和语言环境下,深耕细作。

包括现在正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大会,也体现了任何语言背后的文明的价值,而不仅仅是语言作为工具的作用。所以,我想,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该不该学习英语这的问题,大家也就都应该有自己的答案啦。

翻译官翻译哪些语言更赚钱?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翻译工作,同时又以“Hello翻译官”作为用户名的译员,和你聊一下译员的译酬(稿费)问题,顺便解答一下“翻译官翻译哪些语言更赚钱”。

在现实的翻译工作中,因为语种众多(常见常用的翻译语种就有十余种)、翻译主体不同(翻译公司、中介机构、专兼职翻译人员)、译稿要求不同(标准级别、专业级别、出版级别等),加上翻译的水准不同,虽然翻译服务市场日趋成熟,服务流程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但是翻译价格至今也没有官方的明确规定,最多是制定过指导性意见。因此在现实翻译市场中,笔译类千字文稿的译酬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口译类日薪从几百元到近万元不等,差距最多达到上百倍。

外语怎么翻译(那人类还有必要学英语吗) 热门话题

一、最“官方”的价格规定

中国翻译协会(Translators Association of China ,TAC)作为翻译与本地化服务、语言教学与培训、语言技术工具开发、语言咨询业务等的“最官方”的语言服务行业全国性组织,曾在2014年牵头和联合了行业内主要的翻译公司、(对外)出版机构、咨询公司,制定了语言服务行业规范,起草和发布了《口译服务报价规范》和《笔译服务报价规范》,也仅仅是对于翻译报价方式和计算公式做了界定,但对于价格没有做任何说明。

【上图为笔译报价方式和计算公式】

【上图为口译报价方式】

【上图为口译报价一览表】

由此可见,最关键的“价格”(笔译千字译酬和口译时薪或日薪)并没有规定。

二、“民间”翻译价格

在实际翻译工作中,无论是翻译公司还是个体译员,还是翻译中介,都是“明码标价”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小语种”在某些翻译公司指除英语之外的外语语种,而有些翻译公司把英语、德语、俄语、日语、韩语等称之为“常见语种”,其余的为“小语种”。在这一点上多是约定俗成。

因为各个翻译公司的价格差异较大,我们以行业内比较权威的“某神”翻译公司为例(为避广告之嫌,未显示全称)。

一般来说,越是小众的“小语种”,翻译价格越高,主要是因为学习者基数太小,学成者更少,“物以稀为贵”,但是反过来说,小语种翻译市场较小,有些学习者感觉学的是“屠龙之技”,很难接到适合自己的翻译任务。

以某网站(行业)的报价系统为例。

上图是希伯来语的翻译价格,翻译领域是“经济贸易”,质量要求从最低的“标准”到“专业”再到最高级别“出版”,价格从从不足900升至将近2200元,而且这还是普通的“正常返稿”,如果是“加急返稿”,出版级别的翻译费如下图: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是客户的下单价格,而翻译公司付给译员的译酬在25%-40%不等。

其他语种的下单价格从300-2400元不等,如英语→350元;日语→400元;俄语→450元;法语→500元;德语→500元;西班牙语→600元(以上六个语种是高考外语的可选语种)。另外,阿拉伯语→700元;葡萄牙语→750元;老挝语→700元;泰语→850元;土耳其语→1300元;荷兰语→1800元;藏语→2000元;丹麦语→2400元……

至于口译报价,该公司没有下单系统,另一家中等价位的公司给出了如下报价。

我的翻译之路

我学的不是翻译专业,而是英语教育,凭借对翻译工作的热爱逐渐走上这条道路。从最初的把任务当做锻炼机会、到义务帮朋友翻译、再到作为翻译公司的兼职译员、到作“翻译个体户”、再到留学和移民的官方翻译,翻译价格从0到千字50元,再到我比较满意的千字300元,目前的价格稳定在600元左右(因为有翻译资质,翻译留学和移民材料的价格较高一些)。期间感触最深的是坚持学习充电,不断提升自己,从最初多次被骗,到现在拥有一批忠实客户,从最初常被翻译公司挑三拣四,到现在客户主动提出增加译酬。感触最深的是“实力为王”,最初合作的时候是先试译,客户觉得合格再正式合作,全文翻译完、交稿、反馈、修改……审核通过了才付钱。后来合作多了,客户认可了,有了信誉度,就跳过试译这一环节。再后来,审核也由我自己负责,这样审稿费用也算是我的了。付款也顺利多了,甚至有时在发任务的时候,同时把译酬发给我。

小结

总的来说,在同一翻译领域和同一翻译标准的前提下,大众化“小语种”的价位是英语的1.5-2.5倍,而稀缺类小语种的价位是英语的5倍甚至以上。但是,语种之间的价格差异比起不同翻译质量之间的价格差异来,还是没有太大影响力的。在“质量至上”的翻译行业,专业能力、双语能力、敬业态度是最具有区分度的职业素养,也是决定翻译薪酬最关键的权重。

那么历史上第一个翻译是如何懂得别国语言的?

这个问题是故意让大家发晕吗?其实答案已经在“翻译”这一词语里了。翻译就是一门语言到另一门语言,即语言专业所说的source language(来源语)和target language(目的语)。这个翻译者必定要通晓这两门外语才可以做这份工作。那么第一个做翻译的人自然也是如此。那么他怎么会两门语言呢?首先他已经会母语,所以就是目的语的习得问题了。这个途径就很多了。比如古代,有的外国人来中国,免不了和某些人交流做朋友,这个中国人慢慢就会习得外语了。就拿明清两朝来说,很多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比如有名的利玛窦,他就跟很多官员来往密切,比如徐光启,他们还合作翻译国外著作呢。

还有一种就是主动到国外去留学,这样自然就会习得外语了,比如我们的周总理年轻时就留学过法国和日本,自然会学一点外语了。

我们国家和外国人是怎么交流的?

北岸木子话文史,纵横古今,纵览世界。

首先非常感谢能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就是古代是有翻译的,而且很早的时候就有翻译,那么古代人是如何掌握其他国家的语言呢?其实古代的时候是设有专门的翻译机构的,这些机构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专业的外语翻译人才。

古代的翻译官和翻译机构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会有不同的语言,所以语言隔阂问题是必然要克服的,早在周朝时期就有“象胥”这个官职,负责的是接待各国的使者。“象胥”既然要接待各国的使者,他必定是要学会其他国家的语言的。在《礼记》中也有记载,当时对翻译的称呼和我们现在不一样的——

“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意思是,翻译东方语言的人叫“寄”,翻译南方语言的人叫“象”,以此类推。古代中国的国力相对都比较强盛,一般是外国使者来学习汉语,再来和中国进行沟通。所以当时的官方文书用的也大部分是汉字。

后来为了翻译佛教,大量的佛教徒开始学习梵文。其实“翻译”这个词就是佛教徒发明的。而为了翻译佛经,翻译体系也逐渐形成,翻译的准则也被确立了出来。

宋元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强大,翻译的压力也开始变大了,到明朝时期永乐年间设立了“四夷馆”,“ 四夷馆”是专门用来翻译外国文件和培养外语人才的,大明会典中有这样的记载——

“凡四方番夷翻译文字,永乐五年设四夷馆,内分八馆,曰鞑靼、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选国子监生习译。正德六年增设八百馆,万历七年增设暹罗馆”。

说明当时的明朝政府已经相当重视翻译工作了,还有专门的国家细分,类似于我们今天法文英文、法文、德文等等。当时学习外语的方法比较简单,就是用汉字来标注读音。

1862年清政府成立了京师同文馆,专门用来培养外语人才,以及教授一些西方的先进的科学知识,刚开始设立的只有英文这门课程,后来又开设了法文德文等等。

来华使者学习汉语&著作的翻译

接着我们来讲一下外国人是如何学习汉语的,当时来华传教的西方传教士,不仅仅要学会汉语,还要掌握文言文,我们今天学习文言文也并不是一件。我们今天要将文言文完成掌握也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更何况在当时根本就没有教材的情况下,那些西方的传教士要学好汉语,掌握方言,他们要克服的困难显然更多。

在明朝末年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协助中国的士大夫翻译了一些西方的西方巨著,例如《圣经》、《几何原本》就是在明末被翻译成中文的。

其实在西方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了汉语教材,这些教材是在明朝末年编著的,是用拉丁文来教授汉语的。西方早期汉学家也是通过这些教材学习的汉语。不少西方的汉学家在学会了汉语之后还协助中国学者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著作。

北岸小结

这说明中国古代并不是没有翻译的,中国古代的翻译是比较成体系的。虽然说当时也有不少的外国来华人员会自己学习汉语,但是要能够便利地和其他国家进行文化、经济交流,翻译一职不管在古代还是在今天都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由北岸木子原创,欢迎关注,带您纵横古今,纵览世界。

关于【外语怎么翻译】和【那人类还有必要学英语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