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外语,才能和外国人交流无障碍?
英语达到大学六级左右,基本上就能和外国人流利交流了,但这只是一般情况,要想顺畅地和外国人沟通交流,主要还得把听和说两项技能达到中高级水平。
与人交流,就是输入和输出两件事,听得懂,说得出来,发音标准,词汇量在5000左右,有这个水平,与外国人流利沟通打交道,解决日常生活,旅游,购物就餐,坐车等等,就没什么问题了。
听说学习的关键是,在精听的基础上,要模仿外国人的说话,包括语音和语调两个部分。
如果能看懂一些难度较低的英文报纸,则词汇和语法的底子不错,平时多看看报纸,对英语水平的提升,会有很大帮助。
另外,如果能看懂美剧,听懂百分之九十的内容,这个水平,基本上也能和外国人流利沟通交流啦!
一个人从零开始学英语几个月可以和外国人正常对话?
零基础,至少要坚持半年,才能和外国人简单的对话。
既然是对话,首先就是在听说上面着重练习,就像我们学习汉语一样,刚开始不会说话,就先多听,大量的输入,在线报个培训班,最好能一对一练习,天天听,模仿官方的发音,敢于开口练习,课后自己对着镜子练,对着玩具练,在微信上自己给自己扮演两个角色对话,认真纠正错误的发音,必须死磕听和说,这样慢慢才能培养出语感。
其次,英语字母正确的发音和自然拼读,这个是必须学的,知道了字母的发音,说出来的话别人才能听的懂,学会了自然拼读你就能看见单词就能读出来,听见一句话能写出句子的重要内容,这个就必须要求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日常生活口语词汇3000个那样,一天记20个,差不多小半年过去了,所以要安排好每天的学习计划,上午听听力2小时,记单词1小时,下午自己练习对话2小时,语法知识每天学习1小时,时间是很紧张的。
学习英语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有任何偷懒的想法,多听,多记,多背,多练习,半年之后,简单的日常对话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怎么自学英语口语?
英语口语提高除了要掌握良好的英语基础知识,还要进行英语思维培养和自我语言环境的建立。学习语言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运用,旅游英语口语提高,我给出的建议如下:
1、继续提高自己的英语基本功。过了英语四级不代表你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基础,如果四级的分数只是在及格线附近,说明你的基础还很薄弱。需要进一步的扩充词汇量,多掌握一些高频核心词汇,多记忆一些短语,地道表达。语法也不能淡化,很多人认为口语可以淡化语法,我认为是片面的观点,一个地道的英语口语表达,必然要依靠严谨的语法进行语言组织,否则会经常出现词不达意。
2、强化英语听力训练。听力和口语是相辅相成的,要想信息输出,必须要有有效的信息输入。这就要求做好听力训练,一开始可以听一些慢速英语,然后开始正常语速的听力,先单曲循环,再正常播放,不要对听力烦躁,需要听到耳朵起茧为止,当你听到一个单词,一句话,大脑就能自然反馈出说的是什么才可以。
3、培养自己的英语思维。大部分说英语之前都是现在大脑里过一遍,把自己想说的话,先翻译,然后再说,这就很难去流畅的表达,这也就是结巴英语的必然,当然也没法准确的去进行观点表达。要学会去脱稿演讲,说话之前构思一个提纲,按照提纲直接用英语去表达,要多练笔写作,记日记等。
4、多学习英语文化。文化差异往往也会影响到你口语表达的准确性,避免闹笑话,旅游英语往往会接触到很多西方游客,在沟通过程中,需要去尊重西方文化,沟通过程中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尴尬。
5、加强旅游专业领域英语学习。这里说的旅游专业英语其实并不是太难,和机械,医学等领域相比,旅游还是非常简单的,但还是要去学习,这样你才能更好的开展业务。
6、做好自我语言学习环境的创设。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这个大家都知道,除了跑到国外去学英语或者花高价报外教班,还可以怎么做呢?老师一般都是看到喜欢的话题,自己对着镜子进行演讲。选一部好的电视剧或者电影,对着语音或者字母进行同步翻译,一开始跟不上节奏也没有关系,我们是训练而已,不必计较速度和准确率。还可以加一些纯英语聊天的群组,英语角等。看一些美剧或者电影也是不错的选择。现在流行的小视频口语教学,那个我觉得没啥用,都是华而不实的噱头,初学者只能心生羡慕,并不能帮你提高口语。
总之,英语口语的提高是要依靠一个系统性的学习和坚持,在合适的语境中尽可能多的去实践,强化基础,学习文化,大胆的去开口。祝你能成功学好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口语。欢迎关注“美蛙英语”老师,了解更多英语学习知识,也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哦中国人最早是怎么学会英语的?
语言学习,有两种情况。即母语环境和非母语环境下学习所得。母语环境下,自然地,是模仿和频繁的语言接触和应用所得;非母语环境下,因为没有母语环境的条件,只能通过传授所得。当然这并不是说母语环境下就不要传授,而是说母语环境下先是有语言环境的熏陶,都是先学会语言表达(先天习得),然后再通过学校老师的传授和自学(后天习得)来加以深化。
先天的语言习得,主要获得了语言表达的基本规律,通用的基本词汇,能够达到一般交流的目的,能够用于进行大脑的思维活动和认识这个世界。后天的语言的学习,则主要的是语法学习,以及以语言为载体的各种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后天习得,应该说母语和非母语环境下的情形相差不大,尤其是在当今网络环境下。而在越早时候,这种差别表现得越明显。也就是说,在没有模仿的环境下,在缺乏学习资源的情况下,学习者对教材的依赖就会特别大!
可想而知,最早在非英语母语环境下的中国人,要学习英语,由于先天语言环境和自编教材的缺失,只能有一种情况:即跟着老外学习模仿,从基本的词汇开始,然后到基本的句型结构。这种学习,是需要情景的。不大可能是单独在教室里完成。
第二种情况,是早年洋务运动向国外学习,从政府层面开办外语培训。这种情况应该是有教材的。第三种可能,是当年被偷运到外国做劳工的一批人及其后代,很可能通过当地的语言环境学会了英语。
你问题的关键是,第一个学会英语的中国人是在哪里学会的英语。这点估计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从我上文的理论看,这个人如果是在国外学会的,则是母语环境下的先天习得。如果是在非母语环境下,则必然有两种情况:有教材的学习和无教材的学习。有教材的学习,很显然,这套教材应该是外国人编的;没有教材的学习,则必然是经由外国人带着学习,跟着外国人模仿而得。那么你也许会说,第一套教材可能也是中国人编的,那么问题又来了:编这套教材的中国人是从哪里学会的英语?又是怎么学会的?这又回到了我们问题本身。
所以对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在第一个学会英语的中国人是如何学习英语这点上,必定是先有鸡然后才有蛋。在先有英语学习教材?还是先有英语学习的问题上,则不一定。因为不论是在非英语环境下还是英语环境下,英语学习都是可以足够的模仿而习得的。
所以经过以上分析,回到你的问题本身,我们是可以这么说:第一个学会英语的人,必定是通过模仿而得。原因有三:1. 如果是在中国学会的,那么在当时的环境下,不可能有系统的英语教材;如果是在国外学会的,也必定经过大量的模仿才能学会,因为他没有英语基础,根本不可能通过教材来学习。2. 所谓第一个,而不是第一批,也决定了他不可能是通过学校的教学学会的英语。因为学校不可能只为一个人开设。既然不是学校和培训,也就不可能有所谓的教材,也就必然会通过模仿而得。所以,这第一个人很可能是机缘巧合,碰到了这么个老外,这么个机会。3. 中国自古比较保守,并不媚外。到了清后期,甚至到了闭关锁国的地步。所以在洋务运动以前,政府绝不可能开设外语课程。如果这第一个学会英语的人是从洋务运动以后学会的话。当然这绝对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以中国在历史上那么发达的国力,不可能没有会说英语的老外到过中国,或者与中国人通商或者甚至在中国长住。而那个时候,是不会有所谓的英语教材的!
不知是否已经回答了你的提问?
关于【如何说外语】和【才能和外国人交流无障碍】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