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本地小语种翻译哪家好,上海有什么土话只有上海本地人听得懂?
应邀回答。
上海许多土话来源于旧上海,因为上海人中有本地人、江苏人、浙江人等居多,这些方言长期混同交流中,在上海这个特定的地方形成上海方言。
上面许多回答都很好,我们可以看上海的滑稽戏,里面充满上海方言土语,从中可以学习。现在老的一辈上海人都一个个驾鹤西去了,现代小青年会讲上海土话的也不多,会讲也不正宗,用上海土话讲是“洋泾浜”。
随着外地人,甚至外国人越来越多进入上海,定居上海,语言的变化就难免,现在许多网络语言已经占了一席之地(当然这是代表新时代的语言),容易被接受和流通的还是普通话。但是,土语也是一种文化遗产,如不很好继承,时间一长不讲不说,就会失传,丰富多彩的中华语言方言就会断了一枝,岂不可惜。所以现在上海有些地方公交车报站名普通话后再用上海方言报一遍,这是很好的继承方式。
中国近现代有哪些著名翻译家﹖?
中国近、现代著名翻译家:
1.杨绛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1] 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2.严复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 、新法家代表人。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
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 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3.林纾(shū)
林纾(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
4.梁实秋
梁实秋 ,原名梁治华,字实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5.草婴
草婴,原名盛峻峰,俄罗斯文学翻译家,1923年出生在浙江省宁波镇海。南通农学院肄业。他是我国第一位翻译肖洛霍夫作品的翻译家,他还曾翻译过莱蒙托夫、卡塔耶夫、尼古拉耶娃等人的作品,在中国读者中产生极大的社会反响。后来草婴以一人之力完成了《托尔斯泰小说全集》的翻译工作,这一壮举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及小语种的就业方向?
朋友小晴今年毕业了,韩语专业的她一毕业便找到了一个高薪工作,而且可以乘坐游轮满世界跑,好多人都很羡慕她。
听她说,找到这份工作时,面试需要讲英文,而且还要考察韩语口语能力,她当时也很紧张,但是所幸在校期间在闲暇之余又辅修了其他小语种,这一优势让她顺利脱颖而出。
学习外国语言,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一旦爱上这门语言,所有的学习都会变成乐趣,即使自学,只要坚持下来,也会让自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就业时可能成为一个增分项。
小语种就业领域
在大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其他技能,小语种也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小语种的概念属于教育界约定俗成,指除英语外的外语语种。那么,学好小语种,对就业有哪些好处呢?
目前,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日语,是除英语之外在中国最受众的几大外语了。小语种在就业形势上的相近源于在就业渠道上的类似,虽然在语言结构上有诸多的不同,但在就业渠道上有很强的共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1.公务员
—— 部委、中直机关、海关边检、地方职位,参加公务员统一入职考试
2.高校教师 中学教师
—— 包括高校小语种专业教师、二外教师,部分开设有小语种的中学教师
3、外国驻华使馆
—— 众多小语种国家驻华使馆及文化机构吸收了一部分小语毕业生
4、各省市外办
—— 有省属的市属的,各省市的外事服务机构
5.记者编辑
—— 传媒机构 如国台、中国网、人民网、新华社、CCTV各语种频道等
6、出版社
—— 通过教材能很实际感受到一个行业,知名的如外研社等
7、各大银行
—— 各大银行每年都会招收一定比例的小语种新员工,如工行、中行、口行等
8、国企(国内岗位)
—— 跟小语种国家有业务往来的国企,基本国内工作,偶尔有海外出差
9、国企(外派岗位)、私企(外派岗位)
—— 法语派非洲、西语到拉美、葡语非洲美洲兼有、阿语西亚北非
10.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
—— 翻译、文秘、文案、产品策划、销售等诸多工种的工作
11.外贸公司
——很多外贸公司现在都很互联网的方式在做业务 B2B B2C
12.旅游公司
—— 专职和兼职,考个小语种导游证在这个行业是必须和必要的
13.留学机构
—— 留学机构小语种国家方向的咨询与文案等
14、培训机构
—— 培训机构教务、小语种教师、课程咨询等
15.文化传播公司
—— 提供涉外会展与各类活动服务的文化传播公司
16、互联网企业
—— IT企业是近些年来吸收小语种人才的一个新领域,电商、客服、软件测试等
17、外派汉语教师
—— 主要是孔子学院的各语种国家志愿者外派,也有类似法国使馆一年期汉语助教项目
18.空乘翻译
—— 各国航空公司和国内航空公司招募的小语种相关空姐和空乘专职翻译
19.自由职业者
—— 翻译、教学、海外代购或是其他,有在行业里收入声誉都很高的,也有处于维持生计状态的
小语种的就业形式的差异,主要受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1、学习这种语言的人数;
2、讲这种语言的国家数量及经济情况;
3、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包括地缘上的和政治经济方面的。
小语种就业前景
1.最赚钱的小语种——法语
法语是除英语之外,使用国家最多、涉及范围最广的语种,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各比赛场地,都是法英中三语播报的。
全世界约有1.2亿人讲法语。法语在五大洲通用,也是联合国的通用语种,特别在非洲法语是许多国家的官方语言。目前,讲法语的人42%生活在欧洲,39%在非洲。法国以6300万人口排在讲法语国家首位,其后依次是刚果民主共和国、阿尔及利亚、科特迪瓦、加拿大、摩洛哥、喀麦隆、突尼斯、比利时和罗马尼亚。学习法语的人数也明显增加,已接近1100万人。
教育部一项统计显示,在所调查的200多个本科专业中,法语专业的初次就业率排名前10;应届毕业男生半年后的平均月薪是5552元、女生4520元,是本科毕业生收入较高的专业。
目前,我国开设法语专业的院校共有70多所,该专业培养具有坚实法语语言基础的学生,能在外交、外贸、翻译、国际关系、外事文秘、传媒、教育和外资企业等领域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法语高级专门人才。
大多数学法语的人会选择去非洲工作,因为去非洲会有不错的薪水待遇,起薪在1000-1500美金以上,这也是为什么法语会成为榜单上“月薪最高”的专业。加之法国文学、电影、时尚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巨大,法语在官方应用十分广泛。随着近年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增加,市场对法语专业学生需求量大增,工资待遇很高。
2.最受企业欢迎的小语种——日语
虽然使用日语的国家和地区只有日本,但日语专业在我国的开设院校很多,有220多所。由于地缘关系,大量的日企在中国投资建厂。在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日本一直稳居第二,很多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日企。
有统计显示,日语人才在各行业的就业比例为:日资企业占50%-60%;国家机关(包括外交部、各级政府、海关、外经贸办公室和贸易促进协会等)占20%左右;大学老师和日语导游各占10%左右。
但是学日语的人是越来越多,人才市场现在早已饱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会日语的人才更是遍地走。日专的毕业生找到工作或许容易,但是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好工作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3.倍受追捧的小语种——韩语
近几年受到了韩流明星和韩剧的冲击,我国的许多人都开始喜欢上了韩语,使得学韩语的人也越来越多。还有就是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韩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大力提倡人才本地化,大量需要懂韩语、有海外留学背景、熟悉国内市场运做的人才,有许多学成回国的学生被韩国公司聘请来开拓、管理在中国的分公司,给学生一个施展才华、体现自我价值的广阔空间。而中国也为韩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优惠政策、优质服务,这也加大了毕业生就业的机会。
4.最值得学的小语种——德语德语就业排前10,薪水排小语种第2左右。德语的就业形势基本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不会让人太惊喜,也不会让人很失望,在外企吸收人才方面,德企是除日企之外表现最好的,尤其是汽车行业。
近三年来,由于留学政策的调整,德国留学处于一个低谷,德语培训招生人数也是略有下降,感觉德语在中国不如以前那么受追捧了;不过,对德语专业的人来说,这也许是好事,少了一帮凑热闹的竞争者。
5.最后崛起的语言——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有点像5年前的法语,讲西语的国家有20多个,而国内开西班牙语的院校目前也只有20多所。从这两年的培训市场来看,西班牙语是升温最快的,一方面是由于美洲国家留学市场的开放,另一个方面也是市场对西语人才有了更多的需求。
西语国家大部分集中在拉丁美洲,受西方影响较大,对中国经济依赖性并不强,西语人才的需求也是相对稳定。目前良好的就业形势得益于物以稀为贵的法则,不出所料的话,开办西语的院校这几年会激增,经过一段时间,掌握西语的人会越来越多,竞争压力更大,所以要学西语还是趁早好。
各国语言自学网站
你想在大学自学一门或几门外语吗?在闲暇之余可以了解一下这些语言的入门知识,就算不能为就业提供便利,还能吹个牛哦!
上海人不能流利使用上海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现在上海人不能流利地说上海话,感觉是件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件事情的发生有很多历史和社会背景。
改革开放之前,上海和许多城市一样,更多关注自己的发展,很少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因此在那段时间,无论是街头巷尾都能听到老上海的对话。
后来,随着政策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友人前往上海投资生活。为了语言交流更方便,孩子们在学校开始学习英语和普通话。
再往后越来越多的“国内移民”涌入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在路上碰到不会说上海话的人,比例可能会大大超过会说上海话的人。
同样为了交流方便,大家统一说普通话。
当然,作为上海本地人来说,保护当地文化和语言是件重要的事情。因此现在在部分学校,开设了上海话课程,也是为了让这个语言可以完整的保留和传承下去。
关于【上海本地小语种翻译哪家好】和【上海有什么土话只有上海本地人听得懂】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