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一下,本届丰收节四川成都主场不仅全面体现了“为农弘扬活跃展示”四个方面的特色,还把活动做到了田间地头农民身边。
天府农博园。
丰收的季节当作田地的地头
沉浸感增加,体验感提高
作为本届丰收节四川成都主创活动的举办地,天府农博园里的稻浪起伏,田里可以清晰地看到用彩色水稻种植的庆丰收的文字稻穗瓜果等图案。
天府农博园是四川农博会永久举办地,以“永不落幕的田园农博宴,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模式”为发展愿景。 在这里,不仅沉淀着深厚悠久的农耕文明,而且到处闪耀着“三农”的新面孔。
据介绍,天府农博园园区规划面积113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区天府农博岛农博兴义镇文博宝墩镇渔博安西镇三大城乡融合发展领域。
在天府农博岛,建筑设计融入了农业四季的特点和农时节气周期。 科创林盘采用“青苗”的形式,寓意为“春”的农博主展馆采用“稻浪涌动”的形式,寓意为“夏”。 智慧融媒中心采用“谷仓”的形式,寓意为“秋”的文创林盘采用“山川瑞雪”的形式,寓意为“冬”。 展望台高24米,被命名为“二十四节气塔”。 会议中心大小的会议室都是以二十四节气命名的。
本着“田间办农业博览会”的理念,天府农博园构建“室内展览馆室外展区林盘展区大田展区”博览会空间,探索开放合作创新参与主体创新体验形式创新展示周期创新,打造四川农业金字招牌展示窗口。
与此同时,天府农博园的农博主展馆也是现代乡村产业的科学载体。
农博主展馆项目定名“农3”,“农民农业农村”三农融合,“创新创业创投”三创耦合,“文博文创文旅”三文叠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互动
这里已经构建了产业孵化矩阵,构建了现代农村产业全生命周期孵化器,推动现代农村产业形成强大的链条互补孵化能力创新迭代价值重塑。
同时,农博主展馆“活化再现”农耕文明。 通过音像影视物品图文雕塑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和沉浸式体验场景,综合建设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农耕文明博物馆脱贫攻坚大厅农民工陈列馆,打造辉煌的天府农业“成长史”波澜万丈的脱贫攻坚“蜀绣图”感人肺腑
天府谷仓地带评选馆。
全面讲述丰收的故事
“为农弘扬活跃表现”特色突出
丰收节已经成为新时代重农强农的生动象征,“民族复兴农村振兴”的生动体现。
在体现“为农”特色的同时,四川成都主场着力弘扬农耕文化,展现乡村魅力。
设在天府农博主展馆4号馆的中华农耕文明馆突出天府农耕文明亮点,运用多种展示手段,展示宝墩遗址发掘历程研究成果四川水系发展演变历程天府粮仓主要土壤都江堰治水智慧等内容。
为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农村消费,9月21日,四川成都农业博览会金秋消费旺季启动三个月,在丰收提前回暖的同时,节聚势下,节兴商加快“川字号”农产品出口。
据了解,金秋消费旺季活动将坚持惠农惠民目标,探索线上营销新场景,整合头部电商资源,加强产销对接企业民对接,全面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平台功能丰富,操作方便,活动众多,吸引了上千家参展企业入驻,实现云参展网上展会网上洽谈和便捷消费。 此外,该活动还在线提前公布了四川省农业农村重点投资项目100个和一系列政策机遇清单。
粮食丰收,吸引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同样获得丰收。 在日前举行的成都现代都市农业战略合作暨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四川省乡发几科数字乡村示范园等21个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成都,投资总额达137.3亿元,支持渝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库”
置身稻田庆丰收,坚持农惠农,增强乡村振兴潜力,是办好丰收节的成都答卷。 近年来,成都坚持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要任务,积极探索超大都市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全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农业发展基础持续稳定,农业科技支撑不断加强,农业综合
发表评论